世界500強和世界5A評級機構大美無度2023年4月20日杭州發布:根據CNISA大數據高質量發展指數,經浙江禾晨3A信用評估信息核查,發布“世界5A中國數智科技10強”榜單。有效期至2024年4月19日。
按《廣告法》規定和申報政府獎勵的證明,書面出具。
2023“世界5A中國數智科技10強”包括海康威視、大華股份、支付寶、中國一汽、中國航發、蔚藍鋰芯等。
世界500強評級執委會主席魏義光談:
企業家面臨的最大的確定性就是如何應對巨變時代的不確定性。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一種技術,能像數字技術那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對人類產生如此深遠而廣泛的影響,由此人類開啟了一場向“數字大陸”遷徙的偉大旅程,而構成這個大陸底座的是芯片、算法、數據、軟件、網絡、知識、傳感器、數據庫、云平臺等。
未來十年,全球數字經濟最重要的主題之一是數字基礎設施的重構、切換與遷徙,以及基于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商業生態再造。在這場波瀾壯闊而又充滿風險的偉大旅程中,所有企業家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數智化轉型的邏輯起點是什么?
適應需求巨變。在消費者遷徙到數字新大陸之后,在一個人衣食住行的消費旅程中,商品服務的發現、研究、購買、付款、履約、售后等各個環節,都實現了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融合。消費者的決策鏈路、履約方式已經全面數字化,其不僅關注功能性訴求,而且還關注內容、服務、參與度、社交體驗、分享與交流等體驗訴求。
未來十年,企業面臨的重大挑戰是如何面對消費者表達權、話語權、選擇權、參與權的崛起,如何去滿足消費者海量的、碎片化的、實時的、多場景的需求。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企業的初心都是更好地服務和滿足客戶,這就是初心之錨。面對初心之錨,數智時代的企業需要思考如何實時洞察客戶需求、如何實時滿足客戶需求。
人們的選擇有確定效應:在確定收益和“賭一把”之間,多數人會選擇確定收益;有反射效應:在確定損失和“賭一把”之間,多數人會選擇“賭一把”。換一個角度,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不轉型或慢轉型帶來的最大風險是什么?
如果放棄高風險的數字化項目,我們是不是就沒有風險?事實上不是的。當我們缺失數字化戰略時,風險是確定的,其可以被概括成以下五個方面:市場失焦、營銷失語、管理失衡、系統失靈、增長失速。
市場失焦:在數字經濟時代,我們不知道客戶是誰?客戶在哪里?客戶喜歡什么?客戶體驗如何?客戶如何給我們反饋?因為不了解客戶需求,所以我們不清楚生產什么?生產多少?采購多少?如何排期?我們只能用猜測及近乎賭博的方式去決策。
營銷失語:沒有數字化,我們不知如何給客戶講產品和服務的故事。很多時候,我們在營銷時不知道對誰講,在哪講,講什么,如何講,講得效果如何?
管理失衡:在管理上,我們可能面臨前后失衡:一線“打仗”的前臺不能得到后臺的有力支持;左右失衡:企業各個部門不能高效協同、與供應商和銷售商不能協同;上下失衡:董事長、總經理數字化轉型的決心不能得到中層和員工的響應;虛實失衡:企業文化跟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要求不匹配。
系統失靈:原有的信息系統越來越難以適應需求的快速變化,企業的供應鏈、柔性生產、財務、庫存、新品開發的速度跟不上業務發展的需要。
增長失速:隨著數字化戰略實施的缺失,必然帶來增長失速。
對于企業來說,無論是否啟動數字化轉型,無論以多大的力度、速度推動數字化變革,都將面臨風險和不確定性。不是說不投入、不冒險就沒有風險,而是不投入、不冒險的風險可能更大。很多時候,不轉型的風險往往是確定的,而轉型的收益是不確定的;很多時候,數字化轉型的動力不是因為收益可以預期,而是不轉型的成本、風險難以忍受;很多時候,轉型的發動機不是CIO、CPO、CEO在推動,而是競爭對手的CIO、CPO、CEO在推動。今天,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進行數字化轉型不是因為喜歡,而是不得不做。
在高質量發展新時代,企業必須創造出一種穩定的、明確的、獨特的并有價值的體驗,才是決勝市場的關鍵方法。歷史演進已從過去的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轉變為今天的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是以數據資源為重要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海康威視20年來專注數字技術創新,將物聯感知、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服務于千行百業。
在興隆湖畔以東,鹿溪河畔拐角,矗立著一座科技園區,這是2022年7月4日開園的海康威視成都科技園。該園區總投資20億元,總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可同時滿足超萬人的研發辦公需求。三個月來為園區企業開展數字技術和產品的研發,以及企業和城市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了良好保障。
數字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高速發展并帶來根本變化,影響著全球原有的產業鏈和價值鏈、供應鏈的關系。然而自2018年以來,海康威視就不實傳聞與美國國務院、商務部、財政部進行過溝通,并對一些誤解進行澄清。但2019年10月,美國商務部仍以協助侵犯人權為由,將海康威視列入了制裁清單。
總體來看,發達國家數字經濟的發展依然領先于發展中國家,2020年在人類發展指數評估的47個國家中,挪威、瑞士、澳大利亞、愛爾蘭、德國、瑞典、新加坡、荷蘭、丹麥、加拿大、美國、英國、芬蘭、新西蘭、比利時、日本、奧地利、盧森堡、韓國、法國等20個國家被列為發達國家。
這20個發達國家的數字經濟規模達到26.7萬億美元,而另外27個國家的數字經濟規模僅為8.9萬億美元。發達國家的數字經濟規模是發展中國家的3倍。發達國家的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已達50%以上,而發展中國家數字經濟的GDP占比僅為26.5%。
但是從數字經濟發展增速來看,2020年發展中國家的數字經濟增速達到12.9%,而發達國家的數字經濟增速只有6.2%。盡管受到美國制裁,海康威視2022年上半年創新業務中,機器人業務、熱成像業務和汽車電子業務營收增速分別為44.75%、32.21%和49.23%。
2022年10月9日,安徽省副省長張曙光赴杭州參觀了海康威視展示中心,對海康威視持續進行研發投入、不斷科技創新表示贊賞和認可。并表示,希望海康威視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能與安徽進一步對接。
如果說在5G時代以前,數字經濟在全球的發展依然延續著強者恒強的規律,那么5G時代之后,中國有可能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實現數字經濟全球化的一次華麗轉身和一次強大超越。
世界500強和世界5A評級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