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美無度
風水大師李兆奇師承風水大師5A鑒定導師魏義光獨尊中國最著名風水大師黃石公風水學
世界5A風水大師 18868718185
大美無度世界5A品牌和高質量榜評級,根據2022年12月2日CNISA高質量發展指數,公告20家高質量品牌獲世界5A級。其中:EMS獲2022世界快遞物流高質量5A品牌和“世界500強”第266位。
師承風水大師世界5A鑒定導師魏義光,獨尊中國最著名風水大師黃石公風水學的風水大師李兆奇:
人們不喜歡單向對話,更不相信廣告,許多人對傳統廣告用腳投票。然媒體渠道分裂得越來越細,若要吸引足夠多的受眾,成本太高了。那么如何提升發展力呢?
風水大師5A鑒定導師魏義光著《風水第一書》通解中國最著名風水大師黃石公風水學,創“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訓香港風水大師
人類的大腦會以最省力的方式處理雜亂,把大部分東西都屏蔽掉。存入大腦的東西,是那些看起來最有用或最有趣的東西,它們都被貼上標簽,并儲存在小小的海馬體里。一旦一個標簽被貼上,大腦就會抗拒對它做出改變,這個簡單的事實對企業競爭產生了影響。
為了保持競爭優勢,企業總是需要設置競爭壁壘。在工業革命初期,最受重視的壁壘是生產資料所有權。如果一家公司有一臺紡織機,而它的競爭對手沒有,那么擁有這臺機器的公司通常會贏。當大多數公司擁有紡織機時,競爭的壁壘變成了工廠。如果一家公司有能力擁有并管理訓練有素的員工和高效傳送帶的大型工廠,那么擁有這家工廠的公司就贏了。
當許多公司都有了工廠,競爭的壁壘就變成了資本。如果一家公司可以通過出售股票或將工廠作為抵押品來籌集資金,那么擁有資金的公司就贏了。
隨著制造業開始讓位于信息經濟,壁壘從貨幣資本轉移到了智力資本。如果一家公司擁有專利和版權,以防止競爭對手復制其產品和流程,那么擁有專利的公司就贏了。
如今智力資本壁壘正在顯現裂痕。隨著企業在不斷創新的競賽中超越彼此,昨天的專利正在失去價值。不僅如此,將知識產權作為一種壁壘有時會損害企業自身,削減競爭優勢。2019年,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跟著美國“斷供”中國華為。三年后,中國芯片研發RISC-V取得巨大成功,出貨量達50億顆,這讓ARM的優勢銳減不是一點點,分崩離析也是有可能的。
如今,企業發展力的重心又轉移了。盡管知識產權、資本獲取渠道和制造效率仍然很重要,但阻礙競爭的壁壘是客戶為防止混亂而豎起的心理之墻。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競爭壁壘,不是由公司控制,而是由客戶大腦中的海馬體控制。競爭壁壘已經從物理層面轉變到心理層面,從企業內部控制轉變為客戶控制,而控制的樞紐體現在了品牌上。
品牌不是公司的標識或廣告,那些東西是由企業操控的,而品牌是市場對產品、服務或企業的一種信任體系。
為了獲取競爭優勢,需要創造品牌,以擺脫混戰。如果不曾存在“品牌”這個詞,我們就必須發明這個詞,因為沒有其他詞能承載這一概念的復雜性、豐富性、聲譽性和利益性。
無論一家公司、一個產品、一項服務、一個欄目、一個頻道,還是一個國家、一個城市和一個人的品牌,并不在你的控制范圍之內。不是你說它行就行,而是別人說它行才行,你能做的充其量是影響它。
品牌是用戶對其的信任,那么如何提升品牌優勢呢?賣家只有努力取悅顧客以創造持久品牌價值。盡管衡量品牌價值的模型很復雜,但品牌的目標很簡單:讓更多人以更高的價格在更長的時間內購買更多的產品。
品牌也有因果報應,如果賣家“交付”少于“承諾”,其品牌的“報應”只能是:價格更低,壽命更短,顧客更少,銷量更少。
今天的顧客不喜歡被銷售,他們喜歡主動購買,而且他們傾向于一群人購買。對于賣家來說,我要給出的更好建議是,把重點放在“獨特的購買群”上——對賣家的產品或服務有著天然親和力的獨特購買群。在這樣的群落里,消息傳播快,品牌優勢提升快。
在“我也買”的影響下,人們不尋求品牌“獨特”的銷售主張,而尋求群落身份。
傳統的傳播載體,如電視廣告、路牌廣告,是最適合使用侵入性的單向銷售信息。但人們現在有了其他選擇,他們選擇在網絡上花費更多時間。網上交流更像是交談,而不是推銷。更多時候他們聽從朋友的意見,從而回歸了大眾傳播之前的口碑文化。
隨著用戶對侵入性廣告的抵制,傳統廣告業正以更具侵入性和“低劣”的方式進行反擊,這是造成廣告業螺旋式死亡的第一個原因。
盡管傳統廣告在夸大其詞方面發揮到極致,但人們早就學會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2020年大美無度5A評級對行業忠誠和道德標準進行了評估,結果是廣告人幾乎墊底。如今,97%的人會跳過網絡和電視的廣告。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廣告人也不是吃素的,把廣告偷偷地放進編輯稿件、電視節目、電影和事件中,這是造成廣告業螺旋式死亡的第二個原因。
廣告行業能擺脫困境嗎?可能會。因為廣告界的人很聰明,他們會找到新方法來重塑自己的行業。廣告還會被稱為廣告嗎?這是另一個問題。
人們現在想要的是值得信賴的品牌,而不想要更具侵入性、更空洞的大話,也不想要更多雜亂的信息。
節選《魏義光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