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義光,作證傳播理論和業態創始人
《大美無度-中國祺袍》以理論論證和實踐論證相結合的思維方式,對中國古典美學、大眾審美與中國祺袍美相融合的解讀,在于激活祺袍美的靈魂。
上接:魏義光說妙:大美無度為祺袍正名(1)1、清末前滿族文獻未見“旗袍”一詞的專門記載,旗人也未稱自己的袍服或某種女性袍服為“旗袍”,旗袍一詞民國后才見使用。將旗袍等同于旗女袍服的觀點,不但混淆了“旗袍”與“旗人袍服”這兩個歷史屬性完全不同的服飾概念;也忽略了辛亥革命、婦女解放運動等對服飾時尚的影響。
2、根據多種歷史文獻的對比分析可知,雖然在20 世紀 20 年代初的民國文獻中就出現了“旗袍”二字,但實指為暖袍和其他相關服飾,而真正的旗袍時尚形成在 1926 年左右。
3、“旗袍”稱謂正確指向為1926年前后至20世紀30年代末這一時期。
4、20世紀40年代初期以后,在新文化運動和西方服飾文化的共同影響下,吸收了滿、漢多種袍服元素和西方服飾文化而形成的近代中國女性時裝——祺袍——中國祺袍。
5、什么是祺袍?——祺袍作為中國古代與現代的連接點,作為中西方文化共同融合的服裝,也作為中國第一種現代意義上的時裝,是多元文化的產物,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著的。
為此,笑雫女士以《大美無度-中國祺袍》為書名,是有道理的,并且全書一律使用“祺袍”或“中國祺袍”。
“祺袍”——“中國祺袍”再度風靡是時代的追求。20世紀80年代又再度轉回人們的視線。
1984年,祺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2011年5月23日,祺袍手工制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準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祺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女性穿著祺袍優雅美麗,引發了人們對祺袍的追捧。服裝界也隨之掀起了復古的風潮,祺袍成為流行的焦點。中外設計師們也開始將祺袍這一中國民族傳統元素與流行趨勢相結合,設計出有中國特色的國際性服裝,祺袍正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向世人展示著它的美妙與獨特,繼續她新一輪的發展進程。法國著名設計大師皮爾卡丹的晚裝設計中,很大一部分作品的靈感來自中國的祺袍,他的設計既保留了祺袍原有的特色,又結合西方現代的生活方式,運用夸張手法在胸、腰、背以及下擺部位進行較大變形,把中西方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受國際時裝潮流的影響,祺袍在造型上有無領、低胸、高開衩、緊腰身、超短、裸背等各種形式,在工藝上運用了紐扣、拉鏈、花邊、印花等,既保留了祺袍傳統的特點,又融入了創新意識,古典的神韻和現代的審美觀念相結合,使祺袍美不勝收。祺袍所表現出來的女性含蓄、寧靜、莊重、高貴、典雅等審美形象不僅體現出了中國傳統、含蓄的審美觀,同時也傳遞出性感之美和現代意蘊。祺袍在充分體現祺袍形式美的前提下不斷改良,把中國女性柔和的曲線美淋漓盡致地演繹了出來。
幾經滄桑,祺袍仍然魅力依舊,風采依舊,光芒依舊,可以說祺袍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祺袍是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所以祺袍是當之無愧的經典,是大美活化石,是永恒的時尚和品位的象征。祺袍在不斷吸收先進文化的進程中,實現了傳統祺袍文化的傳承、創新與發展。中國祺袍必能以之獨特的美引領時尚潮流,在世界民族服裝中久盛不衰,成為一道亮麗獨特的風景線。
魏義光作證傳播理論和業態創始人
魏義光說妙:大美無度為祺袍正名(2)原文刊載于《中誠信全球品牌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