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錄于《魏義光:1秒鐘營銷技巧的原理與實證》
對品牌的理解就好像“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品牌下一個定義。馬云締造阿里巴巴、胡雪巖締造胡慶余堂、李嘉誠締造長江集團、喬布斯締造蘋果等,他們也許從來都沒有研究過品牌的定義,但他們都打響了品牌。他們沒有研究品牌的定義,但他們都是品牌運營的“神人”。
從品牌的構建、運營和成長的規律看,品牌的構成體系應該包括CNISA五個主要方面:C(Credit)品牌信譽的凝結,信用是品牌的基石;N(Now)品牌是此刻的,具有明顯的時代性;I(I want)品牌只有“我要”,才能成為營銷的利器、市場的引擎;S(Standards)品質標準應該滿足物質和精神的需求;A(An organic whole)品牌是品質、品位、品行的有機整體和綜合體現。
不論如何理解品牌,但品牌的本質永遠只有一個。在通過人的內驅力、決斷力、自信心、創造性、影響他人的強烈動機、隨機應變的能力等方面,經對任正非、馬云、柳傳志、李嘉誠、喬布斯、比爾蓋茨等100位品牌領袖進行研究后,我發現他們打造品牌的方法雖然各異,沒有固定模式,更沒有公式,但“最佳一手”的背后卻都有著共性和規律。這就是我在《品牌大法則》(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中提出的“品牌的本質是一個物質與精神相統一的信任體系”,違背品牌的信任本質就不可能構建品牌。
如果說人類還有什么紅利沒有被發掘的話,那就是“信任”。未來,誰擁有信任,誰就無往不利[1]。打造任何一個品牌,必須具備開發這種稀缺而且珍貴資源的能力,這是1秒鐘營銷天下的基石。
一個品牌只有被市場所信任,才會被潛在需求者選擇。這種信任可能來自于對其產品和服務品質的信賴,可能來自于對企業文化的認同,也可能來自于廣告宣傳的影響,但無一例外的,正是這種信任,構成了一個品牌被市場關注、認可和選擇的本質因素。
魏義光作證傳播理論和業態創始人
原文刊載于《中誠信全球品牌聯播》